印度的半导体雄心面临独特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努力建立自己的半导体制造业,新一波产业政策努力浮出水面。尤其是印度已宣布实施一项价值100亿美元的半导体印度计划(Semicon India Programme),希望成为芯片生产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尽管印度在芯片设计服务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但目前尚缺乏商业芯片制造设施。

一些人将印度成功的太空计划与此进行了比较,有人认为可以借鉴“月船3号”任务的经验帮助印度成为一个半导体强国。然而,这两个行业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使得这种方法充满挑战。

一个关键差异是所需的产量规模。太空和核能计划通常为一个单一的买家——政府生产产品,而半导体制造设施需要与多家芯片设计公司签订合同以实现财务可持续性。此外,芯片制造所需的资本投资远远超过太空任务,使其成为一项更加风险的努力。

另一个差异在于供应链。太空和核能行业已经通过政府支持实现了本土化和技术升级,而半导体供应链则依赖于基于比较优势的专业化方法。包括美国、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和欧洲在内的各个地区都为半导体行业做出了贡献,突显了供应链的国际性质。

即使在政府的支持和有才华的科学家的努力下,印度也很难实现在半导体生产方面的完全自给自足。对于输入、人才和资本依赖外国公司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中国成为从成功的国有太空和核能计划转型到半导体领域的困难例子。尽管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中国政府运行的半导体努力在没有市场金融和竞争纪律的情况下落后于其他国家。

虽然赞赏印度的半导体雄心,但必须认识到在建立国内芯片制造业过程中涉及的独特挑战。太空计划的经验可能无法直接应用,理性的方法必须考虑到半导体供应链的复杂性。

The source of the article is from the blog kunsthuisoaleer.nl

Privacy policy
Contact